黄一鸣:我在汶川地震一线

来源: 纪实摄影 2020-05-12

今天是汶川大地震灾难发生十二周年,回想当年一线的采访拍摄,那是一段非常难忘的日子。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震惊了每一个中国人,这是一次生命与自然的较量,更是一次真情与灾难的赛跑!党和国家领导人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相继赶赴救灾第一线,现场指挥抗震救灾,看望受灾群众。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海、陆、空十多万大军的强力推进,让灾区人民深刻感受到了党和国家救民于水火的果断和决心。这是一场无路可退的人与自然的“战争”,是全民族拯救生命的抗战,它牵动着全国乃至全球每一个人的心。


灾情发生后,我在当天便向中国日报摄影部副主任徐京星请愿赴灾区,在得到报社主管领导批准后,15号投入了抗灾一线的采访报道工作。17号又主动要求前往震中重灾区——汶川。由于汶川道路地震后塌方严重,因此要到达目的地相当困难,但当时我只有一个决心,爬也要爬进汶川。从都江堰开始,道路断断续续,塌方巨石和土石要莫挡住了去路,要莫不断往山下滚落,路上看到无数过往车辆在地震当天被砸成了废铁,车毁人亡。在频繁的余震中,我翻越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山体滑坡、塌方的山路,往汶川方向急促步行。手机没有信号,无法再和后方联系。带的一瓶矿泉水也喝了一半,此时再渴也不能喝水了。十多公斤重的摄影器材,压得我喘不过气来。途中,遇上灾民需要帮助,塌方地带需要有人指挥通行,我也都毫不犹豫的身先士卒。经过几个小时的急促步行,赶到了汶川县映秀镇——震中地带。眼前的景象令人触目惊心,全镇的房屋几乎全部倒塌,烟尘中,解放军战士和消防官兵正在全力搜救幸存者。前往汶川县城的路越来越难走,志愿者劝大家再不要再往前行,看来只有在映秀采访拍摄了。我立即和官兵们一起参加抢救的工作中。其间和海南消防官兵不期而遇,采访完他们的工作之后,我前往城镇中各处采访拍摄。由于已是震后的第七天,尸体腐烂发出的尸臭弥漫开来,我戴着口罩,爬到废墟制高点找理想拍摄位置。当得知上海消防局搜救点可能救出一位生还者后,我在那苦苦采访了3个多小时,18时10分,在废墟中掩埋124个小时的蒋雨航被成功救出,我一直跟随几公里拍摄,直到伤员被送上米—171直升机。待夜幕降临,才想起一天来,只喝了一瓶矿泉水,吃了一罐八宝粥和半块压缩饼干。余震和暴雨中,借着别人的帐篷在中学球场上过了一夜……


在与单位、家人、朋友失去联系近36个小时后,终于回到安全地带。到了都江堰才知道,我所去的映秀镇已经有了疫情,防疫部门为我消毒了一遍,仿佛我来自另一个世界。


短短的14天来,我深入重灾区的汶川映秀、都江堰、彭州、什坊、德阳、茂县、绵阳等地,从空中到地面拍摄了大量的灾情照片。用最快的速度把救灾一线真实感人的画面展现给广大无法深入灾区的民众,让大家了解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生动过程和感人场景。这些照片部分在《中国日报》等媒体及时刊登播出。6月1日,经过短短四天的筹办,《汶川大地震纪实·黄一鸣、黄一冰摄影展》也及时在海口书画院展出。海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方晓宇出席了开展式,他对摄影展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黄一鸣、黄一冰是受海南800多万人民的重托,带回了灾区的瞬间影像,让民众更深入地感受抗震救灾的精神,把海南人民的关爱带给了灾区。方晓宇常务副省长还在留言薄上写到:“记录山崩地裂,定格民众苦难。展示人间关爱,尽显中华之魂”。



640.webp (49).jpg


黄一鸣  著名纪实摄影家、高级记者、影像评论人。第七届中国摄影最高成就奖“金像奖”获得者。2016年荣获“人民摄影家”称号。泉州华光职业学院客座教授。


从1981年从事新闻和摄影创作以来,先后出版过《黄一鸣纪实摄影作品集》《海南故事》《黑白海南》《时代映象》《镜间本色》《海南“慰安妇”》《汶川大地震摄影纪实》《慰安妇》(德国)《纪实摄影断想》《闯海人》《海南纪事》《海南先住民》《三亚往事》及长篇小说《守候晨光》等17部专著。作品被美国威斯顿家族、明尼苏达大学等多家国内外美术馆、博物馆和私人机构收藏。


微信图片_20200428100808.jpg


0 2评论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相关评论

取消
  • 首页
  • 茂名房产
  • 视频
  • 南粤论坛
  •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