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云岭之南 民族芳圃

2021-09-14

云岭之南 民族芳圃

改革开放,鄙人曾两度赴云岭之南,目睹边陲江山之壮美,品尝各族文化之三味,感概良多,留痕文字以寄情思。

朦胧的印记

云南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我的记忆里云南曾是个“蛮方”,边陲要塞,祖国的门户,民族文化多彩的芳圃。战国时楚威王派将军庄蹻入滇拓边,蜀汉诸葛亮深入不毛七擒孟获,南诏大理时期与唐宋恩怨不断,后吴三桂曾自立王国反清,蔡鄂组织义军讨袁。抗日战争军民打通滇缅路为抗击侵略者作过贡献,西南联大在这里为祖国培养人才,解放战争末年,爱国人士顺民意举义旗,所有这些在我读过的古书和启蒙课中,及从长辈口头传播中,一直都留着朦胧的印记。

当然,云南地处川藏高原东南,云贵高原西面,山穷水恶,那里曾杂居过许多“蛮族”,也曾是冒险家种鸦片贩毒品的乐园。马帮山贼,蒋帮“残匪”的恐怖,《神秘的旅伴》《山间玲响马帮来》等画面印象也曾记忆尤新。

云南之行,可说是一次“启蒙”之行,是对祖国山河美,民族情的再认识。

青春常驻的文化芳圃

昆明,是云南省会,古滇国都,南诏国的东都,位于滇池之北,四周群山翠绕,珠江、红河、金沙江分水岭地带,低纬度高海拔,四季如春,有春城之称,也有“植物王国”之喻。据说全国26000多种植物,云南有13000多种。其中观赏花卉植物有2100多种,山茶、杜鹃、报春、木兰、百合、兰花,龙胆、绿青蒿八大名花享誉全国,故有“花之都”的盛誉。

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省,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全省除汉族外,有24个少数民族,占全省人口31.7%。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的局限,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滞后,但古雅的少数民族文化却保存着,故可称云南也是传统文化风俗长盛不衰的芳圃。民族传统习俗的“节日”如火把节、观音节、十月节、苗爱拿、陇端节、干巴节、彩花节、盖什节、新米节、关门节、开门节、泼水节,名目繁多,令人眼花缭乱。民族建筑,什么土掌房,门楼,干兰俗称竹楼都十分雅致。民族歌舞绚丽多彩,纳西族的东巴跳,白族的田家乐,踩马舞,孔雀舞,马鹿舞。民族器乐有:葫芦笙,象脚鼓,木鼓,龙头三弦额资等。据说已发现古代民族留下的长诗有20多部,最著名的为“阿诗玛”已誉满神州。云南可以说是各少数民族文化的宝库。

文人巧匠激活的青山绿水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云南昆明地处高山,南临滇池。滇池为全国第六淡水湖,湖面海拔1885米,面积300多平方公里,有高原明珠之称,湖东西两侧有金马山,碧鸡山。碧鸡山即人们熟知的昆明西山,山上古木参天怪石嶙峋。这一山一湖之为昆明胜景,除了湖光山色秀美之外,更引人入胜的是文人巧匠给予点染,激活了神气。

西山,绵延由有碧鸡山、华亭山、太平山、罗汉山等群峰组成。碧鸡山也称太华山,远眺如美女甜卧滇池西岸,青丝垂散飘在池中,故有“睡美人”之号。罗汉山也称罗汉崖,山上常有白云缥缈。犹如怡然自得的睡佛平躺云中,故又有“卧佛山”“睡佛山”美称,人们在此山先后建了一些佛殿观阁,龙门胜景便由此出现在昆明城西群山之中。自然美经文人巧匠的赞誉雕琢,自然巧夺天工,风韵夺人。

西山胜景首推龙门。龙门乃罗汉山上嶙峋起伏的峭壁悬崖,称为龙门。实乃经人工锤凿敲打,精雕细琢加工出来的人造景观。它是人们设计加工雕刻的“艺术产品”,是集专业人士工匠共同制作改造自然的巨大工程。始建于宋代大理国鄯阐侯高智升父子两代建的休闲别墅。元代光明禅师于山上结庐驻锡募捐建圆觉寺,设观音殿。之后元峰和尚花了20多年续建成华亭寺。明代,朝廷驻云南的太监黎义重修圆觉寺,清代,康熙26年巡抚王继文重修华亭寺。咸丰7年寺毁。光绪9年再重修。民国9年,僧人虚华和尚当主持募捐再修华亭寺,持续6年之久大规模扩建,改称“靖国云栖禅寺”。从宋到民国初,历千年数代人前赴后继,从小到大,从简到宏,从小佛殿到千年古刹,这是人们信仰、理念意志延续和发展的结晶。西山上今天的许多古建筑三清阁,华亭寺等,莫不如此。

再看山上的龙门。它北始于三清阁,南抵达天阁,全是人工开凿峭壁雕刻捶打的景观。最早开凿刻壁者,是明嘉靖年间隐居罗汉崖下的道士赵炼。其后,乾隆年间出生于山麓渔村的穷道士吴来清,他来到三清阁用铁锤凿打,开通三清阁到内石室的通道,再从石室向南开凿石道到慈云洞新石室,在新石室把岩石镂空,凿出坐观音像、佛台、香炉、门槛等。吴道士从乾隆46年始直到乾隆60年他羽化时止,十四个寒暑凿壁不止。从慈云洞南再上绝壁,有一条悬崖凿成曲屈起伏傍山隧道,洞口竖慈云洞名碑,洞内碑文记载开凿者为杨汝兰,他在道光庚子年从朱家阁另辟新洞历时9年。云华洞开凿,由进士杨际春主持,于险峻的悬崖上开凿了达天阁工程。参加这项工程开凿的,是山下龙王庙的70多户工匠,还有安宁清水沟的石工。匠人们冒着生命危险在千仞石壁上用铁链練悬在空中开凿。达天阁工程包括十多项大小精致的雕刻:龙门石坊、平台、达天阁石室、楹联、神像,天棚、室壁、禅桌、香炉、烛台、供品等全在原生岩石上凿雕而成。人们登上龙门石坊,石室座西向东,石室前凿成深7尺宽1丈多的平台,台边围着石栏,栏外是百丈笔立的峭壁,石室门口刻有香炉,石室有三道拱门,室内雕着魁星,文昌,关帝三尊石像。魁星左手提斗,右手执笔,单足踏着鳌头。魁星背面是神像水云浮雕,两壁上方刻有《文昌帝君阴骘文》和《关圣帝君觉世真经》。下方浮刻骏马昂首奔驰。天棚上刻着浮云仙鹤。石室前岩檐上镌有南极仙翁坐骑飞鹤。全工程咸丰三年始告竣工,历时长达13个春秋。整个龙门石刻景观,反映出它是中国道教传统理念为主轴的典故,是中原汉文化,移植西南边陲开出的奇葩。大自然为人们提供了优质的素材,没有设计师高超的构想,没有工艺师工匠的精雕细琢,是不可能有雄壮美的人间胜境的。

云南昆明胜景之胜,还在于文士的艺术创造力和感染力。在滇池和西山,我发觉历代文人雅士的题诗赠句,好似给景观添加了浓重的色彩,催生了令人神往的韵调,文士笔端奏出的美的旋律,无声的色彩线条形状,演化成甜美的乐章震响着神州。这里先从滇池说起。

滇池,在常人眼里不过是一湖清水,喜爱山水之人或许要给披上盛装,点缀点缀。有人在湖北岸边建了一座大观楼加以衬托,借以观赏湖光山色。即便如此,人们登楼远眺,或许稍纵即逝。但名士孙髯翁题了一副楹联挂于大观楼前,却使平常的一座大观楼奏响了一支震响神州妙韵,平静的池,寂静的楼因而声价百倍,韵澈九州。楹联共180字,被称为天下第一长联,不仅天下最长,更重要的在于她视野旷达深远,言辞豪放,沁人肺腑,楹联文句是: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雅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鬂, 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四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空,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业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荒烟落照,只剩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这副楹联视野之宽,境界之高,远远超出登楼所见,声韵铿锵,似滇池清雅之倾诉。也似置身波涛翻滚的历史海洋之中,听着澎湃的涛声,让人怡情,也激人亢奋。

类似的题点吟咏,在西山龙门的峭壁亭阁中,亦颇令人寻味,发人深省:

华亭寺联:青山之高,绿水之长,岂只佛方开口笑:徐行不困,稳步不跌,无妨人自放心游。

罗汉崖联:置身须向极高处;举首还多在下人。

三清阁楹联:半壁起危楼,岭似屏,海如镜,舟如叶,城廓村落如画。况四时风月,朝暮晴阴,试问古今游人,谁领略万千气象?九秋临绝顶,洞有云,崖有泉,松有涛,花鸟林壑有情,忆八载星霜,关河奔走,难得栖迟故里,来啸傲金碧湖山。

傍山隧道云华洞口联:举步艰危,要把脚跟立稳;置身霄汉,更宜心境放平。

这类联句,融景于情,情重于景,展示汉语文字乖巧深邃灵性,情思杳邈,清音缭绕,神采飞扬,心灵美情调美远胜于山水之美,音韵回味无穷。

石林与哈尼人的风情

在滇池以东的路南县境,有一个石林镇。镇名乃源于境内有一大片“石林”风景区。距昆明约126公里,一大片乱石积聚面积约有40余万亩。人们把它划分为大石林、小石林、外石林、古石林、大迭水、小迭水等小区。这些地区陡峭石峰林立、是水流沿石灰岩垂直溶化形成。一般峰状柱状石高约数十米。我们参观的是“大石林”。这个区域地势比周边低陷。相传发现于明万历年间,原本无名。后来“云南王”龙云到此一游,给题写了“石林”两字,刻于石壁。之后众口相传这片乱石聚集区域便因此而得名“石林”。今天游人到达进口处,便可见到镌刻于岩石上的朱红油漆的“石林”两字。人们从入口始,走的多是屈曲的下坡路。沿途多是石柱、石笋、石丛、石洞、突兀嶙峋的各类奇形怪石。导游小姐每到一处形状奇特的峰柱窟洞,便作拟人拟物的神话故事般夸张演绎。经一番左冲右窜,总见不到出口,似堕入了“八阵图”。停停走走,如陷重围,耳畔听到的颇似说书人在讲述《西游记》。

据导游介绍,这石林地方近处有一条古老村落,居住的都是哈尼族人,石林景区的导游小姐500多人,除极少数汉族女子之外,几乎全是哈尼族姑娘。景区由县和镇两级共管,导游姑娘出勤一次,游客团队提交10元服务费,收入由出勤人与主管单位对半分成。导游姑娘一律穿哈尼女青年服饰。哈尼古村有一所公办小学。用汉语(普通话)授课。村里人一般都会用汉语与外来客人交谈。农历6月24日为“火把节”,村里姑娘和小伙子都汇集到阿诗玛石像草坪跳舞唱歌、谈情说爱。但已婚男女不得介入。阿诗玛草坪有石像自然景物,高耸数十米的两座石柱。柱上部圆锥且有横出巉岩如人身躯,顶部如裹着头巾的人首,当地人指其中一个称“阿诗玛”,另一个为“阿黑哥”。“阿诗玛”是哈尼族长诗《阿诗玛》的女主人公。“阿黑哥”是其中的男主人公,兄妹俩为争取婚姻自由,与旧习俗决裂。演绎着一段追求解放的反封建束缚的故事。哈尼人都把“阿诗玛”作为崇拜的楷模,把草坪两座石柱奉为“阿诗玛”、“阿黑哥”,以表示崇敬信仰,每年“火把节”到来之时,男女青年都不约而同地聚集到大草坪中来,在欢歌劲舞中,选对像、恋爱、求婚、尽意浪漫。每年“火把节”,实际上已成为婚恋游园晚会。

哈尼人的衣着服饰,全自己裁缝。未出嫁女穿白衣,已嫁妇女穿蓝衣,帽子饰着两个三角装饰,这是个未出嫁女儿的专用饰物。婚后除下,由夫妻双方各保存一个。

据介绍,哈尼人的语言:

阿诗玛,即美丽的小姐;阿黑哥,即美丽的小伙子;阿波,指青少年;阿不,即老伯;阿黑米,即老大娘;阿马,即母亲;阿爸,即父亲;傻,即伞;示支,即树木;安娜,指小姐;捶打,指食饭,导游小姐也称安娜……

古城大理

大理,始初为国名,城乃前南绍王所建,称羊苴芊城。为南绍国都。大理国继都于此。元明清三代先后为路府州县治所。解放后,1951年由大理凤仪两县析置下关市。1960年改大理市,1962年复为下关市。1981年10月,由大理县与下关市合并设大理市,今为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治所。

大理作为国名,地名,是宋代及以后的事,此前,为汉武帝时期派将军率兵入滇后,迁古滇国中庄蹻后代汉人到洱海及西洱河地区而设的叶榆县治,县城建于洱海之南西洱河与洱海交汇处,称太和城。南绍国建立后,在洱海西点苍山东坝地,建立新城,城设二处,一为北城龙口,又称上关,一为南城龙尾,称下关。南绍王朝廷驻下关,两城均为南绍国宗室及朝中臣属居地。郑买嗣灭南绍建大理国都此城。大理国亡后,便成了路府州县治地。解放后,人民政府设下关市,建自治州,州治另建新城,下关被人们称为大理旧城。历史文化遗存,主要在下关古城周边。

大理位于横断山脉以东,巍巍点苍山从北向南绵延50多公里,其东为南北走向长长一段坝地,坝地东侧为洱海,与苍山平行南北走向长40公里,苍山海拔4122米,共有19峰,西列如屏,顶峰秋冬积雪,半年不溶。峰间夹18条溪流,向东流注洱海。山海间坝地海拔1975米,土地肥沃适于农业生产。洱海形似耳故名。海平面海拔1973米,平均宽度6.3公里。大理属亚热带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如春,只有干湿两季。点苍山上名胜古迹荟集,有蝴蝶泉,龙眼洞,风眼洞等奇观。洱海有三岛四洲九曲之胜,金棕岛乃南绍行宫,岛上尚存白族古雅别致的村落,洱海映月,美景奇绝,苍山洱海之间,古寺名刹,佛塔,古碑众多。崇圣寺、三塔,雄奇壮美,主塔千层塔高69.13米,为十六级密檐式方形砖塔,建于唐代。南北两塔为十级密檐八角砖塔,高43米,建于北宋。三塔至今仍危然耸立。南绍太和城,今仍保存着地面以上3米高残垣,城中的南绍石万亭及亭中“南绍德化碑”仍在。5000多字碑文,铭记着南绍与唐王朝友好往来的史实,确证着南绍对中原唐王朝友好的意愿,是研究南绍地方与唐有关历史的重要文物。大理古城建筑古雅,整体如棋盘,城廓对峙,街道排列整齐,街街流水、户户养花。每年三月十五日,为传统的白族“三月街”,斯时,杜鹃山茶盛放,花城花街花屋宇,花市贸易赏花,连续数天,热闹非常。今已日新月异,演变成大理对外旅游贸易的胜会。大理人有几句最惬意的话:

苍山遥望尖端雪,洱海深藏天上月。

下关古道一谷风,古城春暮樱花烈。

大理人常因是《五朵金花》的故乡,而无比自豪。

丽江风韵

丽江,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属青藏高原地带,境之东北即金沙江。金沙江古称丽水,丽江亦其意也。

我们的车从大理出发北行,约走100多公里便到了丽江城。城北的黑龙潭公园,是参观的首个景点。公园围绕一片深潭而建,潭水深黑不见底。四周黑土遍布参天古树,树也似从深埋黑色的岩石黑色的泥土中挣扎而出。进入公园环绕潭边,眼前一片皆黑。据说潭水源自雪山白水河西来。白的本色也被黑色的岩土染成黑了,黑难见底。深沉恐怖,令人不愿多留,也不敢多看一眼。便从黑色恐怖中匆匆而退。伴随潭中流水向城内撤退。水也变得明亮起来,水流冲冲,两侧花岗石狭道,流水在被两条道路挟持南行,不敢稍怠,急急向城东金沙江溜去。

从古城出来沿着倾斜山路北行,前面一处古村落躲在一片深赭色的山壁后面,赭色的山壁削直,迎面壁上“白沙壁画”大字挡路。字是阴刻朱红油漆苍劲古朴的汉字行草,大字后便是一列刻于山壁上的人物画,深刻的线条在石壁削面勾勒出一批各类型的人像,据说共有96个之多。相传是唐代藏传佛教掺合道教和禅宗一些人物形像构造雕成。在壁画相邻前面山壁上,密麻麻一片雄奇潇洒的阴刻古文字,近似“甲骨文”古篆。导游说,这些造型怪诞的象形字,至今没有人可读懂。神秘莫测的字画,令人对这片古老的石壁浮想不已。

旅游车沿白水河边山坡迂回向雪山方向进发,雪白的沙滩护在河水的两侧寸步不离,水清沙白只是难见鸟飞回。沙滩上偶尔看见零星的牦牛幽悠漫步,有的似以奇异的目光注视着汽车,不知是惊恐还是好奇。在一段河道拐湾的大片银白的沙滩侧畔,倚山坡有人设了一座“跑马场”,向游人出租马匹游乐。但除了场中的骑手在沙滩边打圈之外,看不到游人的影子。

由于旅行社不安排乘坐索道登山,车停在“终点站”,人们只可下车自由活动。久闷在车中的人,如放出笼的小鸟,都集中到了河边雪白的沙滩上,有人干脆脱掉鞋子把双脚伸进水里,有的则蹲下沙岸边把玉手插入河水中拨弄,河水清澈见底,十分可爱。其实河水深不可测。试水一族轻手轻脚插入水中,便匆匆拔出,有的还惊叫起来,因为河水是冰凉的。虽是暑天,但从雪山上袅娜而出的“冰清玉洁”的仙液,仍保持着她那在山峰上神圣的尊严,冷酷无情。不试水的一族,抬头远眺雪山,头顶银盔,身披缟素,欲与天公试比高,让人久望生寒,有人抬眼翘望所站立山峰顶上,顿生“羡鱼情”,欲攀登上去尽意一睹,但同伴们不以为然,请教导游,导游说:“我们站立的山坡海拔已3000多米,这山顶上海拔4300米,一般老年人登上4000米高山上,都是不易承受的。在山顶上出事,急救也难。跃跃欲试的“壮志难酬”只可作罢。导游说:丽江城周边海拔便已超过2400米,白水河河面海拔2800米,索道上端是4600米。丽江是青藏高原雪山地带,有雪山5座,最高峰达5600米,即使是乘索道到山上,一般人都支撑不了。

太阳己向西倾斜,沿着河边行车回抵古城,太阳早已钻到地下。下车后导游在前引路,转弯抹角,走进一条狭窄的小巷,三块石板宽的路面,两侧低垂的屋檐下,挂着晦暗的红灯笼,穿着当地民族服饰的姑娘站在门前招手。我们随导游身后走进店堂去,店堂颇似一道走廊,排列着长长的木桌子,小板凳,里面大堂摆着古老的八仙桌,但座中食客稀少。我们坐下后,服务员提着当地生产的古老的茶瓶、茶碗过来,随后送上一叠陶碗,一桶竹筷。饭菜上来了,缺鱼多肉,粗犷的地方菜肴,摆了几大粗碗,大概可以辨认出来的是牛羊猪的炮制品,但菜肴中辣味却十分浓郁。虽然没有“广味 ”,但雪山边缘的一顿纳西人的“盛宴”,也给饥肠辘辘的“老广”们填充了物料,大饱了眼福。导游女士也煞费苦心了。

从酒肆出来,借着暗淡街灯微弱的光,转过几条“大街”小巷,导游把我们引到繁华的“水街”。一条只几米宽的石基小河两侧,罗列着 旅游工艺品、土特产,食肆都是门面不宽的低矮店铺。小河两岸石栏杆边樱花、桃花、绿柳摇曳成行。店檐树下,圆筒状的红灯笼垂挂店前树荫下,狭窄的石板通道,人头攒动,道上人流竞水流。低矮的店门朱红木雕,颇有古雅风韵,赤金肤色的姑娘大姐高坐店堂,赭色方脸蛋的小姐站在酒店前向行人招手,店内堂中,店前树荫下,满布紫檀木色样的小方桌,座无虚席。座上之宾不少碧瞳金发的姑娘,也不乏齿白肤黑的小伙,银光闪烁令过往行人目不忍睁。

穿过几条街,发觉店肆坐堂皆少妇,却不见儿郎。导游相告:这里店铺全是前店后家,男主内,女主外,自古如此。这里的人尚黑,男青年称阿黑哥,或阿胖哥,女青年称胖金妹。接着又风趣地说:“是胖金妹,不要误叫潘金莲呀!”人们还发现,这纳西人都长着赭色矮额方脸,形态与藏族人无异。赭色、赤金色也。胖金妹,深赭色脸儿的女性,他们认为最美。真是“金生丽水”,过后余音绕梁,因顺口而溜曰:

山河:连峰披缟素,白水夏犹寒;

银滩牦自戏,青山客亦慌。

石壁:荒原削壁刻龙文,图像银钩甚逼真;

莫道中原多甲骨,边陲古亦有神人。

街头:小桥流水铺户家,夹岸樱桃柳荫斜;

酒肆依偎灯影乱,倚栏河畔碧曈花。

风彩:古老街头石板滑,朱门列道皆雕刻;

店堂寻遍不见他,营生惟有胖金妹。

民族聚居之地

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省,古书说,“群蛮种类,多不可记”。这里就手头资料作点略记。

一、远古时代,昆明滇池地方早已有先民居住。龙潭山遗址证明,在3万年前昆明地区已进入氏族社会。公元前三、四世纪,滇池地区已有数十个小邦,以滇为最大。战国时楚威王派将军入滇,因返回道路已绝,与当地居民融合建立奴隶制城邦联盟的滇国。

二、汉武帝时,派将军郭昌入云南,灭滇国,设置郡县。原先的楚(汉)人被西迁到云南西部西洱河一带定居,在叶榆泽(洱海)叶榆河(西洱河)地方建叶榆县,筑叶榆城,汉人与当地民族融合,便出现了“白蛮”部族,也称河蛮。

三、诸葛亮(蜀汉)“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七擒孟获”“扩建州郡”,实行“覊縻政策”,汉蜀人掺入云南,委各族酋长为长官,促进汉族与当地“蛮”人融合。继东汉置永昌郡(保山县北),诸葛亮增置了兴古、云南二郡,“纲纪粗定,夷汉相安”。唐高祖增置姚州,管覊縻州32、太宗置戎州都督府,玄宗时都督府管辖覊縻36州,137个县。后增置至92州,梁末汉官员退出云南,州县全为豪酋占据。

庄屩率楚兵入滇,汉武帝派将军郭昌进入滇池及西洱河流域。诸葛亮深人不毛,带来了中原汉人的先进生产技术,先进的行政管理方法,这些为云南日后的民族融合和社会发展,都是发挥着先导作用的。南诏国时期,云南境内汉字汉文语言已基本普及。这和历史上从中原过来的汉族人带来的语言文化影响是关系最密切的,南诏国中的“大姓”什么李、赵、杨、董、段等数十姓,其姓氏都自认来自中原汉族的祖先。

著名的《南诏德化碑》,记载了许多南诏与唐的密切关系。立碑人南诏国王阁罗凤,就是一个“汉化迷 ”。他让汉人郑回当王族子弟的教师,教授汉文经典,并允许老师对学生的责罚。郑回获得重用,当上了“清平官”(相当于宰相),郑的后人也成了“蛮化”汉人,《南诏德化碑》,是郑回按国王阁罗凤授意而撰。文中赞赏唐朝廷中央政权的记载很多,阁罗凤还曾指碑授意臣下,要向唐王朝效忠。

在南诏大理国统治时期,云南地方的“王”是重视唐宋中央政权封赏的,南诏15王,有10王受爵。大理王曾受宋封爵,“大理王”的名号,便是宋徽宗给封赠的。

南诏国的政治管理体制,也都仿效唐朝,中央(朝中)设“清平官”和“军将”,各辖区设节度使。还指定“清平官”和将军每天早朝议事,设“平章事”官,处理日常朝政文书。

朝贡,这是南诏大理国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活动,国王屡派大员赴唐朝廷纳贡,朝拜。沟通政务。一些入贡大员路过湖南地区还曾到“圣殿”,祭拜孔子像,会见学宫诸生员。

推广阅读汉文经典,这是南诏举国上下的风俗。从南诏派赴成都学习的贵族子弟先后曾持续50年之久。到大唐入贡和贸易的要员,还是汉文经典的最大的采购员。如宋孝宗时,大理国的李觀音得等到雍州贸易,便曾开列了以下一批经典的采购单,要求购买:文选五臣註、五经广注、春秋后语、三史加注、都大本草广注、五藏论、大般若十六会序、初学记、张孟押韻、切韵、玉篇、集圣历、百家书等。

此外,还求购浮梁瓷器、琉璃椀、紫檀、沉香木、甘草、石决明、井泉石、香蛤、海蛤、等药物。

大理国的祖先段忠国自称其祖先为武威郡人,到他的六世孙段思平消灭杨氏政权后,成立大理国。段氏汉人建立的大理国,推行汉文化自然顺理成章,史家认为大理国时期的云南境内已与中原汉文化无多大差异。

历史的长河,源于分散零星的泉水,涓涓的细流渐次汇集入小溪小河,再汇入大江大河,终归于大海。少数民族,随历史潮流滚滚向前。过险滩、越峡谷,漫长的溶汇,最终汇入了中华民族这个大海洋。今天不管是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再也无人回头数脚印。云南地区的各族人民今天莫不都认为自己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爱我祖国,爱我中华,已是当地各族人民共同的理念。

作者:何炜明

2021年7月4日于茂名

编辑:李华春


南粤直击LOGO.png

0 阅读 0评论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相关评论

取消
  • 首页
  • 茂名房产
  • 视频
  • 南粤论坛
  •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