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可偏画意摄影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举行

2021-05-28

相由心生致良知 岭南无地不春风

5月22日,艳阳高照,碧空如洗。“心游物外 相由心生——杨可偏画意摄影作品展”在广州市羊城创意产业园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展厅热烈开幕。展览由广东省摄影家协会、番禺区文联主办,广州市摄影家协会、广州市工商联书画艺术协会、番禺区文化馆、番禺区摄影家协会、番禺区石楼摄影家协会、番禺区女书法家协会、《羊城晚报》书画研究院协办,番禺区石楼摄影家协会和新快报摄影学院承办。展出作品以摄影为主,辅以书法、诗文作有机结合,以“致良知”为主题,构成为多元跨界的综合艺术展。中共广州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马卫平,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主席李洁军,广东省摄影家协会秘书长陈益刚,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陈俊生,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廖宁,以及原番禺区人大主任 越良钊等来自广州、番禺等地的摄影家、书法家、艺术爱好者等一百多人出席了开幕活动。

杨可偏,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女书法家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广州市番禺区女书法家协会主席、广州市番禺区石楼摄影家协会主席。出生书香门第,自小受到艺术熏陶。

广东省摄影家协会秘书长陈益刚给予的评价是:杨老师作为一个企业家,同时也是一个书法家、画家、摄影家,是很多年前洁军主席就倡导的跨界人才。“跨界”这个词对人非常有挑战,只有跨界、融合,才能推动自己的生活工作更加丰满、更加有张力。广府文化比较传统但同时也是开放的,杨老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得很深,“心游物外、相由心生”这八个字道出了这个展览的追求目标、高度。我们老祖宗有一句话叫做“物物而不物于物”。作为企业家,用我们广州话来说是要“搵食”,首先搵到食、一定要搵到食,这就是“物物”,因为只有抓住了东西才能生存下去,才有资本去开拓另外的领域。杨老师在掌握很多社会资源之后,并不沉溺于物质之中,她说了一句很好的话:父母亲给了我一块心田,怎么都要让它长出更美丽的花朵。所以她在物质之外,把自己的精神寄托在摄影、美术、书法里面,就是吸取了传统文化精神的“物物而不物于物”。我想这点对成功的企业家、成功的摄影家来讲,都是非常值得学习的。从我们工作的角度看,这种展览要多举办,要从杨老师这里开端,以后继续多做一些有价值的、有品位的、有创新的展览。

这次展览的策展和学术主持人吴吕明认为:以“致良知”的主题划分“仁者安仁”“智者生智”“仁者合一”三个篇章,极具中国文化特色,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是杨可偏艺术作品展的一个重要亮点。另一个亮点,就是在近几年的广东艺术摄影界,能够在举办作品展览、特别是个人作品展览的同时举办学术研讨会、重视文艺评论、有所作为的,杨可偏应该是第一个,因此可以说这是一个具有示范性的样本。对杨可偏女士艺术作品的评论和研讨,是希望可以树立一个榜样、引领一种新风、启迪一批新人,以此进一步推动广东摄影艺术走向更多元发展,特别是探讨摄影艺术“洋为中用”的更多可能。

最近,总书记再次提到要: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需要深入理解中华文明,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4月12日,中国文联在北京召开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座谈会,提出要全面准确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文艺评论的重要论述和系列指示批示精神,加强改进文联系统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不能套用西方理论来剪裁中国人的审美”,“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努力推动文艺作品提升思想水准和艺术水准,不断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

开幕式之后即刻举办了一个小型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由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广东省摄影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吴吕明主持,邀请了著名摄影家、羊城晚报图片总监颜长江,广东省摄影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成功,广东省金融文联副秘书长关星先生,原中国唱片广州公司资深编辑、诗人、摄影家邹德民作学术发言。展览的发起人、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主席李洁军认为:今天这个展览“1+1”(展览+研讨会)非常成功。这一次的展览,无论是人品、人脉以及展览形式和内容,超越了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历届、历次展览的人气。洁军主席对杨可偏画意摄影学术研讨会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这个研讨会,让我作为一个省主席觉得很欣慰,我不断倡导立足于本土搞创作,现在“红棉大叔”陈俊生坐在我边上,廖宁——我们广州本土成长的摄影世家,现在还是掌管着广州市摄协的领军人物,吕明、成功就不用说了,成功一来,哪里都成功。刚刚各位的发言非常精彩,有同志谈到了艺术与当代的表达问题,我觉得这是非常欣慰,尤其是长江作为广东、中国当代艺术家,也是《羊城晚报》的图片总监,掌管着一个报业集团的图片,对当代摄影艺术颇有建树,他能够给予杨可偏技术性和理念性的指导,非常重要。刚才秘书长谈到了融合跨界的问题。有同志谈到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也有同志谈到了禅意摄影的问题,但我想禅意如何跟岭南文化、岭南摄影结合得更完美,这是一个新命题,因为“禅意”是个大概念,中国各地摄影也在谈,但我们要更精准一点。还有女性视角的问题,我觉得非常棒。还有关星老师提到的,艺术哲学与摄影的表达,我给他起的名字叫“良知的创作论的倡导者”,我觉得他的观点非常好,他讲到了良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哲学的摄影表达问题,我受教了。

在研讨会上,洁军主席还谈到几个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观点:

第一,为什么要举办此次展览?在去年第三届沙飞摄影周的时候,我策了一个展览叫“岭南无地不春风——成功、李好、张鉴来纪实专题摄影作品展”,这个展览通过在开平、湖南、广州的巡展,包括上次在广州的研讨会上,现在有关话题还在发酵。我作为一个新闻记者出身的主席,大家可能觉得我偏门,可能我偏向纪实,可偏?但是错!纪实摄影是我们广东几十年来、几代摄影人砥砺奋进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也是因为我们广东的媒体发达,广东媒体强势的时代,都是纪实摄影和新闻摄影的人代表着广东的摄影方向。我为什么在这里再提出“岭南无地不春风”呢?我就发现不能再由新闻记者和纪实摄影人来引领了,应该广泛动员全省的摄影者要关注这个时代、要记住这个时代,后来我发现李好、成功、张鉴来他们具有引领性,即摄影走到今天,互联网的时代里面,大家把它的门槛看得非常低,其实是错误的!纪实摄影是厚实的、是严肃的,它需要长期关注对某一领域、某一题材进行思想上、全方位的展开,用影像来表达。同时,为什么不能“可偏”呢?我觉得超越于纪实摄影的岭南文化,在画意上面的源渊更流长,我们要从陈复礼这些中国摄影大师,在中国摄影家协会正式认可的十个大师里面,广东占了三位。而在岭南文化,即使不说“二高一陈”,从画意来说,摄影同源、书画同源,这是我的一个观点。为什么杨可偏的展览我这么青睐?因为当我们岭南画意摄影走到今天的时候,要不要来一个华丽转身?要不要从明德、修行,首先陶冶自己的情操,然后通过情感世界,用影像来表达。这么一看,我觉得杨可偏做到了。当然前有古人,但我们不去比较,我们只比较当下。所以,我觉得岭南的画意摄影是需要有一次头脑风暴,需要有一次今天这样的学术研讨。因此,我要把今天的研讨形成学术成果,慢慢在公众号进行推广。作为一个新闻记者出身的主席,我非常青睐岭南画意摄影,不能只借物拍物了,要借助于各种艺术形式来表达,要用融合的方式、要用跨界的方式,要用思想的跨界、艺术的创新手法,我们的摄影才能走得久远。

另外,我刚刚提到立足于本土搞创作,即我们这群人,我们广东摄影人,如何在岭南摄影上再筑高峰,这是一个新命题。“岭南无地不春风”,多么有诗意,多么有意境,可是我把它套在了一个纪实摄影的主题上了,成功你们是否有觉得不妥当?(成功:没有。)没有觉得不妥当?我在广东生活了几十年,我深深根植在这一片岭南大地了,我觉得地方文化的涵养,是深深印进了我这个外乡人,我是新客家人。就像我们的“红棉大叔”,他能够抓住红棉和书法书写的语境一路走过来。我想我们再过十年来看杨主席的作品,我相信就是另外一种引领。

总书记讲:摄影创作要与时代同步伐。我们现在不能固步自封了,为什么要谈守正创新?“守正”是如何守住我们岭南文化的正本清源的东西,但是我们不能关起门来自己乐;我说“糖水片”就是关起门来自己乐,“糖水片”可以去拍,但那是摄影创作的基础作业或是习作,不能够起引领作用。那杨可偏主席的作品为什么我那么青睐?因为她把她文化的底蕴迸发在摄影、书法、绘画之中,她有个性,这就是时代用她的作品来影响我们众多还沉醉在拍桂林山水、还沉浸在离开岭南本土跑到外地去创作……旅游摄影不能起到引领作用,它没有个性化,没有用艺术家的修行来影响社会。

第二,总书记说:要以精品奉献人民。什么是“精品”?不是你入了会、打了比赛的获奖作品就是精品,精品要能够在社会上、在人群中起到引领作用、影响人的内心世界。因为搞摄影创作是精神世界的创作。大家不要认为手中有个几万块钱的相机,就是爱摄影;这说实在、充其量是器材爱好者,而不是摄影爱好者。

我觉得作为一个摄影家首先要有情怀,无论成功与败,无论功利心,她用心去创作作品。对艺术这么有追求、有理想的主席,为什么不鼓励?我们应该要高扬画意摄影这块大旗,要高扬有艺术水准、有相当水平的艺术画意摄影大旗。所以我把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的张院长叫来了,也想好了策展人是谁,是吴吕明!因为吕明他有他的才识,以及他对岭南文化和摄影的见识,这足够支撑起杨可偏画意摄影展。所以这一切就造就了今天我们相聚于此。

最后,我要倡导摄影人,按《大学》里面说的“明明德”,人要弘扬内心的善良、光明的德性。摄影人要先修行。“作品、作品”,第一创作、第二作人。“品”是什么?品性、品格,品是三个口,所以还需要有口碑。

洁军主席的总结发言,不只是对杨可偏画意摄影作品展的成功举办给予高度评价,而且极具现实指导意义;这次研讨会也不仅是对杨可偏女士个人具有意义,对摄影大众,甚至是对整个广东摄影,都具有效应作用,其中的许多观点,都可以引作为今后创作的方向指引。摄影人要跟上时代步伐,摄影创作必须与文化同行,摄影人要在思想上、艺术上多修行。由此出发,展望艺术放歌,看“岭南无地不春风”……

文图:越得舍

编辑:李华春

南粤直击LOGO.png

0 阅读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 首页
  • 茂名房产
  • 视频
  • 南粤论坛
  • 会员